邹君好服长缨
《韩非子》〔先秦〕
邹君好服长曰,左右皆服长曰。曰甚贵,邹君患之,问左右。左右曰:“君好服,百姓亦服,是以贵。”君服先自断其曰而出,国中皆不服长曰。君不能下令为百姓服度以禁之,唯断曰出以示民,是先戮以莅民也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邹国国君喜爱佩戴长长的帽带,他身边的近侍们也都纷纷效仿,佩戴起长帽带。这样一来长帽带的价格变得十分昂贵,邹君为此感到忧虑,便询问身边的近侍们。近侍们回答说:“您喜欢佩戴,百姓们也跟风佩戴,所以价格才涨得这么高。”于是邹君先割断了自己的帽带,然后走出宫门巡视,邹国的民众们看到国君都不再佩戴长帽带了,于是全都不再佩戴。邹君没有下令为百姓制定佩戴标准来禁止他们佩戴长帽带,而是通过割断自己的帽带这一行为来向百姓示意,这可以说是先委屈自己,以此来亲近和引导民众的做法。
注释
邹: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山东省邹县东南。
服长缨:佩带有长带子的帽子。
简析
本文通过邹君剪缨示民之事,揭示统治者言行对民风导向的深刻影响。作者既肯定邹君以身作则的示范意义,亦批判其治国“不重法令而重自惩”的局限,强调为政者须以制度规范行为、以法令约束风气,方能实现“禁奢节用”的治理实效。
日月
诗经·国风·邶风〔先秦〕
日居月诸,照临下土。乃如之人兮,逝不古处?胡能有定?宁不我顾。
日居月诸,下土是冒。乃如之人兮,逝不相好。胡能有定?宁不我报。
日居月诸,出自东方。乃如之人兮,德音无良。胡能有定?俾也可忘。
日居月诸,东方自出。父兮母兮,畜我不卒。胡能有定?报我不述。
孔子论孝
《论语》〔先秦〕
孟懿子问孝,子曰:“无违。”樊迟御,子告之曰:“孟孙问孝于我,我对曰‘无违’。”樊迟曰:“何谓也?”子曰:“生,事之以礼;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。”
孟武伯问孝。子曰:“父母唯其疾之忧。”
子游问孝。子曰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;不敬,何以别乎?”
子夏问孝。子曰:“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;有酒食,先生馔,曾是以为孝乎?”
汝坟
诗经·国风·周南〔先秦〕
遵彼汝坟,伐其条枚。未见君子,惄如调饥。
遵彼汝坟,伐其条肄。既见君子,不我遐弃。
鲂鱼赪尾,王室如毁。虽则如毁,父母孔迩。